第(2/3)页 汉斯是一位四十多岁的典型的德国工程师,戴着一副精致的金丝边眼镜,说话慢条斯理,但逻辑严密,很有条理。而彼得,则是一个更加精明和谨慎的法律专家。 在位于中环的一栋摩天大楼的会议室里,汉斯开门见山,直接对周译说道: “周先生,我们仔细评估过贵方工厂的资料。你们在小家电的生产方面,做得确实不错,质量管理体系也很规范。但是,冰箱是完全不同的产品,它的技术难度要比电风扇高得多。” 周译的心里早就做好了准备,他示意身边的助手,将一份早已准备好的厚厚的方案,分发给了德方的代表。 他开口说道:“汉斯先生,我们非常理解冰箱生产的复杂 。所以,我们的想法是,全套引进引进一整条完整的生产线,包括所有的设备、相关的生产技术、以及全面的技术人员培训。我们愿意为此投资建设全新的厂房,并招聘和培训足够多的、高水平的技术工人。” 听完周译的这番话,汉斯和彼得不动声色地交换了一个眼神。 还是法律顾问彼得开了口。他的英语带着一股浓重的德国口音,显得有些生硬:“周先生,我理解你的想法,你的诚意我们也充分地感受到了。” “但是,我必须坦白地告诉你,你的这个提议涉及到我们公司的核心技术,我们的董事会不太可能会同意进行全套的技术转让。这不仅仅是商业上的考虑,更涉及到技术保密和未来的市场竞争问题。” 会议室里的气氛顿时变得有些凝重。悠悠坐在周译的旁边,正飞快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谈判的要点。她的心里也暗暗地为周译捏了一把汗。 周译深吸了一口气,尽量让自己的语气保持着平静:“那么,贵方的意思是?” “我们的想法是,”彼得说着,一边打开了面前的文件夹,“我们可以向贵方出售我们先进的箱体发泡技术,这项技术,我们可以包括设备和相应的技术培训。” “但是,关于冰箱最核心的压缩机,以及整个制冷系统的相关技术,很抱歉,我们无法出售。当然,作为替代方案,我们可以向你们长期、稳定地出售我们的压缩机成品。你们可以用我们生产的压缩机,来组装你们自己的冰箱 。” 周译听完,心里猛地一沉。只买箱体发泡技术,那跟他们最初的设想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这样的话,最关键的制冷技术,还是死死地掌握在德国人的手里。他们将永远都只能停留在“组装”这个最低端的环节,而永远都做不了真正的技术创新和品牌升级。这绝对不是他想要的结果。 周译知道,眼前的这场谈判,其意义早已不仅仅是德国一家公司和中国一家工厂之间的商业博弈了。它更像是,整个时代、整个国际产业格局的一个微小缩影。 发达国家有技术、有品牌、有市场,他们愿意把低端的、劳动密集型的环节外包给发展中国家,但核心技术是绝对不会轻易转让的。而中国企业想要突破这个封锁,想要从产业链的底端向上游爬升,何其艰难。 第(2/3)页